本文作者:輝達,來自阿里媽媽MUX團隊。經授權轉載到雷鋒網。
兩個月前,Google I/O大會發佈了Android L並推出Material Design,重新統一了Google的設計語言,確立了未來Google的設計方向。那麼,什麼是Material Design?我簡單地將它翻譯成“本質設計”。顧名思義,這是一種考慮事物本質的設計,將電子螢幕裡的UI元素看成是一種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新的材質, 並賦予它物理特性。因此Material Design並不是去擬物化的設計。許多設計師把扁平化與擬物化對立起來,其實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。但我更願意稱Google新的設計語言為抽象化。
無論是蘋果的設計語言,還是Google的設計語言,乃至於Windows的Modern UI 和Facebook的Paper設計語言,大方向都是一致的,而在細節上卻分道揚鑣。蘋果與Google幾乎壟斷了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,因此我們談談從新 發佈的Material Design中看看有哪些無線設備的設計趨勢。
1.紙的形態模擬
前言已提到Material Design並不是一種去擬物的設計,也不是一種強調擬物的設計。我們知道電子螢幕是完全平面化的,不像現實當中的物體是3D的, 。一本書裡每一頁紙之間的空間關係是很清楚的,但電子螢幕的所有物體都在一個平面上。雖然電子螢幕沒有空間感,但訊息內容是有空間層級的關係。而 Material Design的解決方式就是把現實世界中紙張的特性挪到電子螢幕裡,把訊息內容呈現在這個虛擬的紙上,紙(訊息內容)跟紙之間有上下層級關係,用投影模擬紙張的空間感。Material Design的投影並不是過去我們常用的使用圖片或者樣式代碼實現的投影,而是系統根據紙張層級所在位置實時渲染的,投影會隨着紙張的空間關係而改變大 小。
Google幾年前推行的Card設計就是模擬紙張物理形態的一種設計方式,但Material Design把它提升到了系統訊息架構層面的高度。
另外,iOS的模糊效果從本質上來說與Material Design的紙張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同樣的。通過模擬景深的效果來表達內容訊息的層級關係。
2. 轉場動畫
過去我們的頁面只有X與Y軸,打開一個新的頁面則是生硬地直接跳轉到新的頁面,並沒有點出頁面的空間層級關係。而iOS 7與Material則強調 Z軸,即頁面之間的空間層級關係。iOS裡打開一個app,頁面將從你點擊的app圖標為中心點擴散出來,同樣的設計在Android L上也隨處可見。通過轉場動畫告訴我們,這個頁面從哪裡來,到哪裡去,在整個APP或者系統裡的空間位置是什麼。另外,不僅僅是頁面層級的動畫過渡,對象 操作也伴隨着動畫過渡,從動畫裡能感受到操作的過程變化。例如刪除時,垃圾桶圖標會有一個傾倒的動畫,或者通過指示條的旋轉告訴你刪除的過程。另一方面, 過渡動畫賦予了界面控件一種物理特性,在空間被拉伸、回彈時模仿了橡皮筋的物理特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轉場動畫的設計上,Facebooke Paper的非常突出。
3.icon動畫
交互動畫在一些app裡已經大行其道,特別是Facebook Paper的動畫讓人印象深刻。在以後,交互動畫將成為標配,隨之而來,更多設計師把目標轉移到icon上來。icon主要分為入口功能和操作功能,操作 功能的icon在完成點擊操作之後,通常會轉為對應的另外一種形態。如“返回”與“MENU,”“選擇”與“未選擇”,“收藏”與“已收藏”“點讚”與“取消 點讚”的狀態之間切換。現在的設計裡,icon在兩種狀態之間的切換通常顯得生硬,icon動畫將使得點擊之後的反饋更佳強烈,並且讓界面活起來,性感起來。
4.大面積色塊action bar
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讓人眼前一亮的除了豐富的交互動畫外,還有大面積使用了鮮艷的色塊。過去的Android讓人覺得冰冷科技感,讓人有一種距離感。而 新的設計採用了與過去相反的做法,在系統裡大面積使用色塊,用色塊來突出主要內容和標題,讓界面的主次感更佳突出,也讓原本灰黑色為主的界面擁有了時尚和 活力。色塊的顏色選擇多使用飽和度高、明度適中的顏色,整體擁有比較強烈的視覺衝擊,但並不會太刺眼。Action bar也同樣從過去的灰黑顏色改為彩色,並且讓狀態欄與之融為一體,這點與iOS 7的設計非常相似。
5.FAB 按鈕(Fixed Action Button)
在Google的宣傳片裡,最引人注目的新玩意,就是這個淘氣的圓形小按鈕了。 從宣傳片裡來看,這個按鈕的功能並不侷限於“新建”“播放”“收藏”“更多”等功能。它於整體界面的配色形成比較大的反差,因此會讓這個按鈕在界麵裡顯得 非常耀眼,從這樣的設計來看,這個按鈕所背負的任務將會是整個界面的主要操作。雖然有點類似與Path裡的“+”按鈕,但由於iOS系統本身並沒有這樣的 設計,這將會成為最區別於iOS的一種交互設計,對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來說都可能會成為一種挑戰。
6.無邊框按鈕
在iOS 7的設計裡,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影子。最典型的便是“返回”按鈕只有箭頭和文案,去掉了原本的按鈕質感。Material Design的action bar也同樣採用了這樣的設計,直接用icon來表達按鈕功能。尤其是Material的鍵盤設計風格,最早對鍵盤風格進行極簡設計的是微軟的 Windows Phone,Android和iOS相繼跟進。而這次Material走得更極端,把鍵盤的按鈕邊框全部去掉,只保留了英文字母的按鈕。我們不能說這樣的 設計一定是好的,這樣的設計可能讓用戶對點擊的精準度無法更快地判斷,缺乏安全感。好處是在屏幕不大的手機上,去掉邊框的擁擠感會給字母更大的空間。
另外,無邊框按鈕的設計也體現在提示框的按鈕上。如何讓無邊框的按鈕區別於內容文字,這需要設計師除了考慮配色外,還需要考慮按鈕出現的場景,對設計師的在應用場景的解讀上也是一個挑戰。
7.聚焦大圖
一張與屏幕等寬,豎方向佔據半個屏幕左右的大圖,去掉action bar,只保留返回按鈕的設計,在一兩年前十分流行的summly應用上就已經非常受到歡迎。後續也有一些應用跟進這樣的設計(例如淘寶),但並沒有大面積流 行起來。Material Design很大膽地使用了這樣的設計。在Google的引導下,這樣的設計風格將很有可能風靡起來。
文章轉載自合作網站 雷鋒網 原文連結